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通知 >> 正文

关于组织开展武昌首义学院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04 发布者:罗萍 阅读次数: 【字体: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校团委决定举办武昌首义学院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本、专科学生

二、竞赛时间

2025年35

申报要求

主赛道参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专项活动相关安排待后续具体通知。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参赛对象仅限本专科生)。作品分类如下:

A. 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 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 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 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每篇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需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

3.科技发明制作。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分类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A至E类。

(二)申报要求

1.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2.论文类作品第一作者必须为申报学生,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为重点申报对象;已经申请和获得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的科技发明制作为重点申报对象,第一申请人必须为申报学生。

3.鼓励各学院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队。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赛事安排

(一)宣传动员2025年3上旬

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参与此项竞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并积极为参赛项目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和项目建设条件。

(二)赛前辅导(2025年3月旬)

校团委将聘请对“挑战杯”相关赛事深入研究的导师及往届相关赛事获奖项目负责人进行赛前培训,为参加校赛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提供指导和辅导。

(三)院级推报2025年3月下旬)

报名参赛者填写《202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见附件1)、作品成果(申报书和作品均为盲审材料,不得出现学院、作者、指导老师相关信息),申报书和作品分开装订。

各学院分团委统一收集作品进行初评,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综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请各学院分团委择优推荐参赛作品,于3月21日(周五)17:00前将申报书、申报作品、学院汇总表纸质盖章版报送校团委,电子版文件统一命名为“XX学院+作品编号+第一作者姓名”。

(四)校级评审2025年3旬)

校团委将于3组织专家入围校级终审决赛的作品进行答辩评审将根据校赛成绩择优推荐参加省赛。邀请相关专业导师进行省赛赛前辅导,为提升省赛参赛作品质量提供精准指导。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院、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做好组织工作,注重整合资源,为师生科技创新活动搭好平台,加强对参赛作品的指导,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2.强化宣传,深入发动。各学院要积极协调和利用各类新媒体资源,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3.精心培育,突出特色。各学院要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精心组织、挖掘、培育、打造参赛团队和项目,组织具有学院特色的学术科技活动,凸显学科特色,扩大活动影响力。

4.加强指导,争创实绩。各学院精心做好参赛作品院级初赛和申报指导工作负责协调指导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悉心指导,并聘请领域内专家对作品进行严谨筛选,确保作品质量。

 

附件:

1. 2025“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样本)

2. 学院作品汇总表

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供参考)

4.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供参考)

5.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供参考)

 

 

校团委

                2025年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