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
发布时间:2025-06-16 发布者:林琳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全校各单位:
根据《武昌首义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关于开展2025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的通知》文件,经各教学单位初评、教务处形式审查、校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拟评定2025年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现公示如下:
一等奖(6项)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单位 |
面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三融四同一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李硕、赵燕、王姣、孙琴、罗蕊、李怡、吴智慧、石从继 |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
数智赋能背景下英语专业“三维四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杨淑芬、许敏、彭红、郑春华、汪苹芳、陈美娟 |
外国语与教育学院 |
五维融通·四位一体:应用型高校新商科财商思维课程群构建与实施 |
李林、邓迅、张敏、叶小芬、张梅、刘玉凤、荣艳芳、张瑞林 |
经济管理学院 |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三链五方”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游娟、肖巍、喻蓉、商艳云、赵飞、范思佳、易畅雾、丁楠 |
艺术设计学院 |
首义文化引领、五路协同共创——高校“大思政”实践育人路径的创新探索 |
金鑫、余林、张小菊、李资源、李林、李硕、肖巍、游娟 |
首义文化研究中心、新闻与文法学院、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与自动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新质人才培养背景下三递进五融合校企共生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
周自伦、蔡红娟、张小菊、李桂兰、李硕、刘智珺、胡容玲 |
校企合作办公室、教务处、科技处、机电与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二等奖(6项)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单位 |
数智驱动、分层赋能:民办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差异化能力提升体系构建与实践 |
刘智珺、梁意文、马玲、定会、蔡芳、金兰、李乳演、刘丽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3版)》(微课版) |
溪利亚、刘智珺、苏莹、蔡芳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城建学院“三维贯通、科教协同”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与实践 |
莫文婷、郑莹、凌平平、刘娅婷、陈华菊、李横江、杜丁、刘腾子 |
城市建设学院 |
数智重构、场景赋能、平台共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
郑传洋、樊国庆、余林、唐见、刘永兴、王雨晴、张萍、杨娟 |
新闻与文法学院 |
“问-寓-融-行”四阶递进模式--地方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育人的创新与实践 |
张瑾、严锴、胡容玲、周华、苏婕、黄珊珊、胡蓉、叶甜甜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于“体育核心素养”高校体育课程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周弘、张丹、何小华、姜韧、李汉桥、吕云来、尚谭伟、张永祥 |
基础科学部 |
三等奖(7项)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单位 |
信息类专业“科研-教学-竞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李晴、王颖、马玲、刘丽、朱忠敏、周向阳、阳威、王军舰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类专业课程"五维一体"智慧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方奕乐、郭磊、雷丹、万利、刘亚丽、许芳、孙平、吴雯 |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
“校-社-地”协同驱动的社会服务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
杨旗、郑莹、莫文婷、李横江、李慎瑰 |
城市建设学院 |
城市更新背景下:土建类专业“产教赛三维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刘娅婷、邹思敏、唐蓉、徐翔宇、龙宇华、何贝贝、周雄 |
城市建设学院 |
新文科背景下“三融三阶三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
刘焱、邬丽宏、宋银、王瑾、方青青、肖琳、曹苗佳美、李芊芊 |
外国语与教育学院 |
“非遗+乡村”双轮驱动:1+3X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
董璐、肖巍、程梅珊、秦杨、陈晓慧、徐齐、陈德智、庞迎庆 |
艺术设计学院 |
“一混二融三重四分”模式下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
龙松、徐彬、沈小芳、陈凤华、张文钢、程华斌、张秋颖、龙冰 |
基础科学部 |
以上各等级奖项按单位排序,现向全校公示,公示期为6月16日至6月24日,欢迎全校师生监督,监督电话:88426440。
教务处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