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通知 >> 正文

关于开展2025年武昌首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6-23 发布者:罗萍 阅读次数: 【字体:


院(基地)分团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关于“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工作部署,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一线的专业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牢记嘱托,奋发进取,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青春力量,结合我校实际,校团委决定将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让青春为支点建设挺膺担当

二、活动时间

2025年7—8月

三、活动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悦学习·跃青春—支点建设青年谈”“青春为支点建设挺膺担当”主题大思政课宣讲等工作品牌,广泛开展理论学习与宣讲,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和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重要寄语精神、五四重要回信精神等内容,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

2.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青年学生到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

3.中华文化传承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广泛开展和参与非遗展演、文物保护、艺术创作、展馆参观等实践活动,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4.科技创新实践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关论述,鼓励高校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设立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系列选题,组建实践团队赴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开展调研访谈、进行科学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验证实际效果。通过开展专业性、学术型、长期性科技创新实践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实践成果向“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转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5.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引导青年返乡入乡兴乡,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支农、卫生医疗、基层治理、生态环保等实践,力所能及解决乡村发展问题,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6.基层服务践行团。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在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法治宣讲、金融普及、环境保护、粮食节约等特色实践服务。深入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深化校地共建、资源共享机制,服务地方现代化治理。结合地方人才需求、产业需求,广泛募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高质量发展园区、企业见习实践岗位,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实践教学、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参与实习实训,探索形成服务在校大学生实习实训长效工作机制。

7.民族团结实践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民族工作的相关精神要求,组织在内地学习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学生就近开展实践,组织内地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实践,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绿色发展实践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组织相关专业学生聚焦绿色低碳、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开展科学考察、实践调研、科普宣讲活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9.支点建设践行团。贯彻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部署要求,强化支点意识,聚焦“七大战略”“七个能力”,结合“能量激发”“科创攀登”“产业突击”“开放交融”“生态增绿”“文化传承”“区域联动”七项青年计划,组织青年为支点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聚焦能级跨越战略,引导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聚焦科创引领战略,深化拓展“创新湖北·青力青为”品牌,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加速就地转化;聚焦产业倍增战略,建强用好高校青科突击队,动员青年助力产业创新发展;聚焦枢纽提能战略,促进青年交流交往交融;聚焦美丽湖北战略,引导青年投身绿色产业,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化“美丽长江·青春行动”,助力长江大保护与流域综合治理;聚焦文化创新战略,引导青年传承弘扬优秀荆楚文化;聚焦区域联动战略,促进区域间青年工作合作,引导青年投身城乡融合发展。

10.“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团。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爱心托管班”志愿服务,结合所学专业和个人特长,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亲情陪伴、安全自护等成长服务,为托管少年儿童提供思想引领、身心成长、学业辅导、科技创新、艺术素养、文化传承、安全教育等课程,积极参与托管班管理,有效服务基层群众子女托管需求,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和“双减”政策实施。

四、活动形式

(一)集中组队

各学院(基地)广泛动员、指导招募、评选把关、推荐申报,所有团队组建情况需报校团委备案。各实践团队应量质并重,学校将组织评选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并进行集中表彰。

(二)分散实践

鼓励广大同学结合专业实习、个人兴趣特长等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结束后向所在学院(基地)分团委报送实践地出具的实践证明、实践成果和心得体会。

五、活动安排  

(一)宣传阶段。2025年6月中旬)各学院(基地)分团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相关事项,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员宣传,并按要求积极筹备成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

(二)申报阶段。2025年6月下旬)各实践团队确定选题并落实实践地、作出实践计划并进行立项申报,填报附件《武昌首义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武昌首义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申报汇总表》,请各学院(基地)分团委于7月1日前将相关材料提交至校团委。各实践团队需于 7 月 18 日前在“创青春”公众号—“社会实践”栏目—“2025 三下乡”小程序进行团队信息报备。

(三)立项答辩。2025年7月初)校团委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组织校级重点团队立项答辩,并对立项团队给予物资支持。

(四)项目实施。2025年7月—8月)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按照要求和实践方案赴实践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

(五)总结表彰。2025年9月)各实践团队和个人及时进行总结,并提交相关实践成果,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校团委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工作,对表现优异和成果突出的团队、个人等进行评选表彰,举办社会实践分享报告会。

六、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学院(基地)分团委要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指导学生选题、组队及实践,为实践活动配备必要资源,做好相关统筹协调工作。

(二)加强指导,追求实效

各学院(基地)分团委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力求形成具有专业特色、可持续建设的实践项目。

(三)统筹资源,扩大影响

各学院(基地)分团委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友资源、社会资源等,保障实践顺利开展,形成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注重收集、保存活动资料,认真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简报编辑和材料报送工作。

(四)重视安全,加强教育

各学院(基地)分团委要认真开展实践培训、安全教育等工作,重视安全,防范风险,扎实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附件:

1.《武昌首义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

2.《武昌首义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申报汇总表》

 

 

共青团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2025623




附件1:

武昌首义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

团队名称

 

带队教师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所在学院、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起止时间

         ——    年    月    日

实践地及接收单位

实践地及接收单位:

 

是否提供相关保障(需具体说明):

 

 

 

实践内容简介以及工作方案

 

包括实践背景、活动前期准备、具体活动计划、实践预期成果、安全保障措施等(可另附页,不少于1000字)

1.实践背景

(该部分主要描述实践活动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活动前期准备

(该部分主要描述活动前期开展的培训、学习以及物资的准备等内容)

3.具体活动计划

(该部分主要描述活动开展的详细计划)

4.实践预期成果

(该部分主要描述实践预期成果,包括调研报告等内容)

5.安全保障措施

(该部分主要描述为本次社会实践所做的安全措施、包括医疗物资的准备、突发情况的处置预案等内容)

6.其他

 

 

 

 

 

 

实践成果展示形式

 

 

 

 

详细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

金额

使

交通费

 

如:车票×元(每张)(出发地—目的地)×人次,共计×元

生活补贴

 

参考上例

志愿者物料

 

队服、工作牌、保险、药品、横幅

其他

 

 

 

 

 

 

 

 

 

 

 

团队成员名单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团队设带队教师、队长各一名。

2.各团队实践完毕后,需在团委规定时间内提交活动总结报告、实践成果、团队成员个人小结(每人一份)以及接收单位评语等材料。

3.各团队成员应尊重整个团队的安排,认真完成各项实践任务,不擅自行动。

4.各团队成员如遇特殊情况需退出实践活动,应向队长提出书面申请,队长应及时将具体情况上报校团委,经带队教师批准后方可离队。

5.各团队成员应遵纪守法,举止文明,谦虚有礼,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6.团队成员在实践期间,不得随意外出游泳等,不经批准擅自行动发生意外情况由本人负责。

7.各团队带队教师承担指导、监督、安全管理等管理职能。

8.各团队每天应向校团委报送安全信息。

9.所有实践队员需获得父母等家庭成员支持。

 

队长签字:              

队员签字:              

带队教师签字:           

                                   

 

所在单位意见

 

 

 

 

 

签字(盖章):                 

 

 


附件2

武昌首义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申报汇总表

学院(基地)团委盖章:  

序号

团队名称

团队人数

服务地点及单位

团队负责人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备注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