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 2025-2026 学年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9-09 发布者:谢徽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全校各单位:
为进一步强化我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其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师德水平,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 2025-2026 学年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依据《武昌首义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管理若干规定》(院人〔2016〕19号)及《关于2025年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的具体要求,现就2025-2026学年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人员要求
(一)指导教师
须具备强烈的党性观念、扎实的专业功底、高超的业务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能在师德师风、教学实践、科研创新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原则上应为进校三年及以上、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在岗教师,且近三年年度考核结果均为 合格”及以上。
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银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二)被指导教师
1.2025年新入职的专任教师及辅导员(助教、未评级人员,或获得非教师系列中级及以下职称且首次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需全覆盖);
2.2024年入职、在2024-2025学年指导培养中考核结果为“不合格”,需继续接受指导的青年教师及辅导员;
3.其他主动提出指导需求、经所在教学单位评估确有必要的青年教师(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二、工作内容
(一)指导关系建立
指导教师选派:2025年新入职专任教师由所在教学单位根据学科专业匹配度,优先选派同领域、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需继续接受指导的2024年入职教师,可沿用原指导教师或由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主动申请指导的教师,由单位审核需求后统筹选派。辅导员由学生处结合工作领域(如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等)统一协调安排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工作由学生统一管理。
申报流程:指导关系确立后5个工作日内,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需共同制定《指导计划书》(明确学年指导目标、具体任务、时间安排及验收标准),经所在教学单位(辅导员经学生处)审核盖章后,提交至教师发展中心备案;备案材料需同时提交纸质版 1 份及电子版(PDF 格式)。
(二)指导与考核
指导实施:指导教师需按照《指导计划书》开展常态化指导,每学期面对面或线上指导不少于8次(含教学观摩、备课指导、科研选题研讨等),且需如实填写《指导工作记录表》(作为考核重要依据);重点围绕“师德师风培育、教学能力提升(如教案设计、课堂管理、课程思政融入等)、科研基础夯实(如论文写作、项目申报等)”三大模块开展指导。
考核评估:2026年6月下旬,指导双方需分别撰写《培养工作小结》(指导教师总结指导成效与改进方向,被指导教师总结成长收获与不足),并共同填写《培养鉴定表》;所在教学单位(学生处)需组织考核小组,依据《指导计划书》及《指导工作记录表》,通过“材料审核、座谈访谈、教学成果查验(如被指导教师的课程评分、教学竞赛成绩等)”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考核结果经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教师发展中心审核备案,备案结果将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各类培养培训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
三、时间节点
1.指导关系确立及计划书提交:2025年9月19日前,各单位完成指导教师选派及《指导计划书》审核,将备案材料提交至教师发展中心。
2.年度考核及材料提交:9月23日前,各单位完成上一学年指导青年教师的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汇总表(含电子版)、《培养鉴定表》及《指导工作记录表》《培养工作小结》等支撑材料提交至教师发展中心。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统筹部署:各单位需将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结合本单位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 “重形式、轻实效”,确保指导工作精准对接青年教师需求。
2.专人负责,规范流程:各单位需明确1名负责人,统筹协调指导关系建立、材料审核、考核组织等工作,确保每个环节可追溯、无遗漏。
3.动态跟踪,精准帮扶:指导教师需定期与被指导教师沟通,及时掌握其成长动态,对存在的困难(如教学压力大、科研入门难等)主动协调解决;可采取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收集指导工作意见建议,动态优化指导方案。
4.强化监督,保障质量:教师发展中心将对各单位指导工作开展抽查(如查阅指导记录、访谈指导及被指导教师),并通报抽查结果;鼓励各单位总结优秀指导经验,形成可复制的培养模式,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请各单位切实将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作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举措,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确保本学年指导培养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打包下载
附件 1:2025-2026学年指导青年教师名册
附件 2:武昌首义学院指导青年教师计划书
附件 3:武昌首义学院青年教师培养鉴定表
教师发展中心
2025 年 9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