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校级决赛工作流程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1-25 发布者:童丽琴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关于调整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校级决赛工作流程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结合《关于举办第三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工作要求,考虑到目前疫情影响及当前正常教学进度情况,教务处经请示主管校领导同意,拟对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校级决赛工作流程做如下调整:
1.取消课堂实录视频及相应纸质材料提交环节
各教学单位的预赛环节,可通过组织现场听评课,推荐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参加校级决赛。
2.将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进行归并,并调整决赛评分占比
参加校级决赛的教师用PPT向评委现场汇报以下两部分内容:1.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内容;2.教学设计创新情况汇报。汇报时间不超过15分钟。
决赛最终评分由三部分组成:1.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纸质版文本质量,占20分;2.现场汇报内容质量,其中教学创新报告内容40分,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内容40分,共计8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
3.材料上交时间提前
各教学单位《武昌首义学院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参赛信息汇总表》及推荐参加校级决赛教师的申报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请于2022年12月16日(第16周周五)15:00前提交至教务处206办公室童丽琴老师,联系电话027-88426183。
附件:武昌首义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决赛评分标准
教务处
2022年11月24日
附件1:武昌首义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决赛评分标准
一、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纸质版及汇报内容评分标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占比 |
有明确的问题导向 |
立足于课堂教学真实问题,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
20% |
有明显的创新特色 |
把“四新”建设要求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活动、 评价等教学过程各环节分析全面、透彻,能够凸显教学创新点。 |
20% |
体现课程思政特色 |
概述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特色、亮点和创新点,形成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做法。 |
20% |
关注技术应用于教学 |
能够把握新时代下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 |
20% |
注重创新成果的辐射 |
能够对创新实践成效开展基于证据的有效分析与总结,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20% |
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内容评分标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占比 |
理念与目标 |
课程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目标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体现对知识、能力与思维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标清楚、具体,易于理解,便于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确,阐述规范。 |
10% |
内容分析 |
教学内容前后知识点关系、地位、作用描述准确,重点、难点分析清楚。 |
10% |
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相联系。 |
||
学情分析 |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 |
10% |
课程思政 |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引用典型教学案例举例说明,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
10%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能体现各等级水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目标。 |
30% |
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充实精要,适合学生水平;结构合理,过渡自然,便于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及问题解决。 |
||
能根据课程特点,用创新的教学策略、方法、技术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准确。 |
||
合理选择与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关注师生、生生互动, 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
考评与反馈 |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的发展。 |
10% |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适合学科、学生特点的评价规则与标准。 |
||
文档规范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语言简洁、明了,字体、图表运用适当;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 |
10% |
设计创新 |
教学方案的整体设计富有创新性,能体现高校教学理念和要求;教学方法选择适当,教学过程设计有突出的特色。 |
10% |
附件2:武昌首义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级决赛评分标准
(课程思政类)
一、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纸质版及汇报内容评分标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占比 |
问题导向 |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堂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
25% |
创新举措 |
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建设要求,聚焦需要解决的课程思政教学过 程的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且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强。 |
25% |
创新效果 |
能够切实解决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25% |
成果辐射 |
能对课程思政实践成效开展基于案例的有效分析与总结,面向同一类型课程、同一学科专业、同一类型学校,形成具有较强辐射推广价值的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新模式。 |
25% |
三、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内容评分标准
评价维度 |
评价要点 |
分值 占比 |
|
教学理念 |
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
10% |
|
总体设计 |
遵循教学理念,围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 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选用、教师配备、教学考核、评价反馈等进行系统性设计,能够有效落实所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10% |
|
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准确体现对学生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教学目标清楚具体,易于理解,便于实施,行为动词使用正确,阐述规范。 |
10% |
|
学情分析 |
学生认知特点和起点水平表述恰当,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合理,思想发展现状、特点和规律总结准确。 |
10% |
|
内容分析 |
符合学生思想发展和认知特点,体现课程育人理念和目标,课程知识体系清晰科学,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深入准确,思政资源和知识 内容融合紧密恰当。 |
10% |
|
过程与方法 |
教学活动丰富,过渡自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素质、知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灵活恰当,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科学合理,关注学生兴趣。 |
20% |
|
引导学生思考,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教材和教学资源选用科学,教学案例典型恰当,注重价值引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 |
|||
考评与反馈 |
教学评价维度多样,方法多元,内容科学,适合学科专业要求和学生特点, 能够评价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
10% |
|
设计创新 |
围绕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体现 育人理念和特点,专业特色突出,富有思想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创新性。 |
10% |
|
文档规范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标准规范; 语言筒洁、明了,字体图表运用适当; 文档结构完整,布局合理,格式美观 |
5% |
|
现场交流 |
观点正确,切中要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表达流畅。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