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日期: | 2022-12-30 | 发布部门: | 学校内网 |
文 号: | 院教〔2022〕69号 | 文件名称: | 院教〔2022〕69号(关于2019级普通本科专业开展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的通知) |
主 题 词: | 2022 69 2019 普通 本科 专业 开展 要求 达成 评价 的通知 | 阅读次数: |
院教〔2022〕69号(关于2019级普通本科专业开展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审查各本科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和相关支撑课程的合理性,持续改进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OBE工作,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拟对2019级普通本科专业开展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现将有关工作要求如下:
一、评价对象
根据《武昌首义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院教〔2019〕95号),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周期为4年一次,本轮评价对象为2019级的35个普通本科专业学生。
二、主要工作
(一)成立评价责任机构
各学院院长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责任人,各专业成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小组,成员包括学院领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辅导员和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等。评价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确定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合格标准,制定评价计划,明确评价方法、依据、流程和相关责任人等。
(二)评价过程与方法
各专业在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对象包括各类理论和实践课程。
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依据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试卷、大作业、报告、设计等),进行课程对该条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利用课程考核结果,计算其对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值,计算方法如下:
课程的评价值=课程的权重×(样本中与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考核的平均得分/支撑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试题总分)
2.毕业要求评价方法
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1)定量评价
学校普遍推行的是成绩分析法,即选用各支撑教学环节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值,乘以该门课程权重,再相加后计算得出该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结果。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某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是基于课程体系中一定量的课程来支撑。若支撑某一指标点的多门课程各自的课程目标达成度An已经计算得到,那么利用分配给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对该指标点达成的分配比重值Cn,加权求和即可得到该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表示为ΣCn×An。其中An表示的为某门课多个课程目标中只对该指标点有支撑的部分计算。
(2)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针对12项毕业要求(非工科类为9项)分解出来的指标点,直接设计问题,并要求调查对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明确给出目标能力达成情况:很好(0.95)、较好(0.85)、中(0.75)、及格(0.65)、不及格(0.55),括号中为建议评价权重。根据回收问卷统计得到的各区段统计比例与括号中的目标分值加权后求和得出定性评价的结果。
(三)收集评价数据
根据评价方法收集不同时期的评价数据。2019级普通本科专业的课程目标达成度数据及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数据处理工作,各专业可利用学校OBE课程数据管理系统完成,联系人:邱长虎,联系电话:88427237。
(四)分析评价结果
各专业对通过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得出的评价结果,应进行交叉对比分析,相互佐证后综合分析得出最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去判断学生各项能力的长处和短板,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五)开展专业教学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结合评价结果,各专业组织召开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研讨会,对影响毕业要求达成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教师、教辅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分别根据毕业要求达成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意见,确定毕业要求指标点设置、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可行的持续改进方案,形成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情况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
三、进度安排
1.2023年6月前,完成2023届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工作。
2.2023年9月前,完成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的数据收集及分析工作。
3.2024年3月前,完成对2023届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工作,并根据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开展数据分析。
4.2024年4-5月,撰写专业教学持续改进意见,制定整改措施,开展教学持续改进工作总结。
附件:1.成绩分析法达成度评价示例
武昌首义学院
202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