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校公文 >> 正文


发文日期: 2017-03-13 发布部门: 教务处
文    号: 院教〔2017〕11号 文件名称: 院教〔2017〕11号(关于开展2017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主 题 词: 开展 教学研究 项目 省级 推荐 通知 阅读次数:

院教〔2017〕11号(关于开展2017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决定开展2017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推荐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依据及范围

依照《武昌首义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院教201667号),对参与申报的全部项目进行校内统一评审,公平竞争,按照立项评审名次择优推荐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

立项范围参照《武昌首义学院2017年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见附件)。

二、申报要求

1.项目组应有合理的年龄、学缘和职称结构,倡导和鼓励跨学科、跨学院(部)联合申报。省级教研教改项目主持人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

2.项目申请人原则上只能牵头申报一项教学研究项目;往年已批准立项且研究工作尚未结束的,应集中精力完成现有项目的研究,本次不得申报该类项目。

3.研究成果要有创新性和应用推广价值。

三、立项原则

本次申报学校重点支持以下类型的教研教改项目:

1.结合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主题,开展基于OBE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在专业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改革等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中进行探索与实践;

2.结合学校转型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3.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在实践类课程教学与改革、学科竞赛组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新探索、新改革;

4.基于应用型高校转型条件下的教学团队建设、 “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机制模式研究;

5.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风、考风及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6.对学校转型发展及申报年度省质量工程项目有突出支撑作用的其他教研教改项目。

四、推荐名额及工作要求

(一)推荐名额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推荐1-2项,其他教学单位推荐3-4项。推荐名单请排序上报。

(二)工作要求

1.各单位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各学科专业发展建设的需要,理清思路,选择重点,组织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并经本单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初评后,择优推荐参加学校立项评审。

2.项目申请人填写《武昌首义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请书》(请自行在教务处网页“表格下载”栏下载),各单位的立项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3份)及电子档请于420日前报送教务处教研科204办公室刘洋,联系电话:88426440,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附件:武昌首义学院2017年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武昌首义学院

2017313

附件:

武昌首义学院2017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为加强对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的宏观指导,提高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的整体水平,特制订本指南。本指南的研究内容不是具体的项目名称,申请人可在本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申报项目。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研究

1.结合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探索按照OBE模式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研究;

2.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4.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实践育人的新模式研究;

5.与高职高专院校联合探索开展“3+2”技术技能型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6.探索开展院级试点学院的机制、模式研究;

7.与区域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集群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8.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的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9.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管理、评估与评价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二、课程建设

1.基于OBE模式下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基于行业企业需求,以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及体系研究;

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突显专业特色的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包括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等;

4.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研究;

5.促进传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开发符合我校实际的MOOCSPOC课程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6.精品资源在线开放课程、优质资源共享课程、MOOC课程等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服务教学、应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及构建共享平台的管理机制与模式研究;

7.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以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实践类课程建设研究;

8.高等学校课程的准入、建设、评价与淘汰机制研究;

9.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三、实践教学研究

1.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学科竞赛组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新探索、新改革;

2.基于产出导向,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效果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

3.基于专业集群建设需求的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研究与实践;

4.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5.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及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6.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管理方法、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与研究;

7.实验室建设研究,如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管理及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8.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第二课堂与课外实践创新活动实践研究;

9.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评价机制实践研究;

10.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

1.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高校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研究;

2.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3.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4.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通识教育改革研究;

5.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6.翻转课堂、云课堂等新兴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7.适应学分改革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五、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基于产出导向培养模式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教学业绩评价机制研究;

2.教学团队建设与优秀教学团队形成机制研究;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4.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升方式与途径研究;

5.实验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6.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六、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1.基于OBE模式下的高校教学管理、运行及质量控制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与实践;

2.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机制模式研究;

3.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监测的常态化、信息化研究与实践;

4.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机制实践研究;

5.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

6.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管理与学生学风考风建设研究与实践;

7.教改成果、教学成果等有效推广的应用机制研究;

8.建设资源共享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探索与研究;

9.鼓励大学生广泛开展阅读,实施阅读学分管理的机制与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

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

2.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地位作用及路径研究;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研究;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研究;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6.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7.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和保障条件研究。

八、其他

教师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自选项目。

全文下载:院教〔2017〕11号(关于开展2017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报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