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校公文 >> 正文


发文日期: 2021-04-28 发布部门: 学校党委办公室
文    号: 文件名称: 院党〔2021〕16号(关于印发《武昌首义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 题 词: 2021 16 印发 武昌 学院 贯彻落实 教育部 构建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实施方案 的通知 阅读次数:

院党〔2021〕16号(关于印发《武昌首义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

现将《武昌首义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实施方案》予以印发,请按照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武昌首义学院委员会

2021年4月28日


武昌首义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要求,加快构建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学校实际,多措并举,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育人全过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目标任务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突出特色、强化优势,补足短板,务求实效,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构建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一)理论武装体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工作有部署、有制度、有督导、有成效。

1.通过课堂教学、理论宣讲、形势政策报告会、党团组织生活、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切实抓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导师生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2.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组织校内外专家宣讲团,青年宣讲团,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宣讲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各方面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上讲台,为师生解读党情世情国情社情民情。

4.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及时将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活动,促进科研、教学良性互动。

5.抓好课程思政示范典型,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推选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6.切实运用各种载体分群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加强新媒体建设和网络宣传学习。

7.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8.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理论研究先锋作用,挖掘好武汉及周边地区丰富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理论研究。

9.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将青春献给祖国”等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

10.邀请专家学者、英雄模范人物进校园上讲台,为师生解读党情世情国情社情民情。

11.制定学校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工作方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内涵,组织实施具体措施,全面深入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师生爱国情怀。

12.定期举行集体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有效利用重大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日等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结合建党、建国等重大历史节点,经常性开展主题党团日等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3.研究制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师生行为规范,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育人全过程。

14.广泛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最美奋斗者、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等新时代先进人物校园宣讲活动,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向新时代先进人物典型、优秀师生校友等模范人物典型学习,大力营造坚守奋斗的良好氛围。

15.培育、选树和宣传教书育人楷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学科教学体系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兴趣带入、文化嵌入、思想引入,理念植入、情感投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作用,充分发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优势,统筹推进和持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各学科、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16.思政课改革创新应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六创优”要求,精心培育打造一流本科课程,丰富完善以课堂讲授、实践体验、网络拓展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17.鼓励支持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荣誉集体或个人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8.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思政课课件,开发建设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案例。

19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传统文化的相关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

20.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1.规范教材选用,严格执行学校《武昌首义学院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其他课程教材优先在国家公布的目录中选用。

22.扎实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引导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强化育人自觉意识。文学类专业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相结合的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理工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技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23.着眼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和认知能力,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

24.学校将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根据实际调研情况拟出台、修订和完善《武昌首义学院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实施细则》,遏制学术研究、科研成果不良倾向,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并将其纳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25.学校将持续开展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将持续不断的聘请各高校名师来我校作相关宣讲。

(三)日常教育体系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运用网络新技术手段让思政工作活起来,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26.推进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西部计划”等传统经典项目。

27.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建立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支持制度,发挥实践育人示范作用。

28.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坚持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实验实践教学、社团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积极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进一步拓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29.研究制定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方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特色劳动教育课程,积极探索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模式,开放后勤等各类服务岗位,引导学生在后勤服务实践锻炼体验中增进知行合一,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0.深入挖掘和讲述武昌首义学院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故事,积极开展创建省级文明校园工作,推动创建“绿色、美丽、文明、和谐”的校园文明环境。

31.组织实施中华经典、中国传统节日、优秀民俗文化等主题文化建设活动,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走近师生。

32.充分发挥图书馆、校史馆的育人功能,在师德师风培训中加强校史教育模块,在学生实践教育中完善校史宣讲、图书管理、档案整理等勤工俭学岗位锻炼长效机制,增强广大师生对校史的知晓度,凝聚坚守奋斗的精神力量。

33.挖掘校史校风校训的教育作用,创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培育一批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建设一批文化传承基地。结合省级文明校园建设,打造校园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优化校园环境教育功能。

34.积极创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参与“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力争建设一批思政类公众号;加快推进校园融媒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对学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

35.积极动员师生参与“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丰富正能量供给,形成正面舆论场。

36.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37.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设立网络思政工作专项经费。

38.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在做好新生全覆盖基础上,面向全体学生探索开设多样化心理健康主题系列课程。

39.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专业教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培训体系,拓展个人成长发展路径。

40.统筹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作用,进一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41.强化心理问题早发现和科学干预,积极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和“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升预警预防、咨询服务、干预转介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四)管理服务体系

把精细化的管理服务工作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切实强化管理,不断深化服务,健全依法治校及管理育人制度体系,明确服务目标责任,完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服务体系,强化服务理念。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在管理服务工作中影响人、感染人、教化人、引导人。

42.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结合章程、校规校纪、自律公约的修订完善,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工作要求和保障机制,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

43.深入推动“三全育人”工作,大力宣传展示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积极探索学生公寓管理服务新模式,推进学生公寓与学工系统协同育人,充分发挥管理服务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44.坚持定期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评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45.定期开展优秀辅导员、班主任等评选工作,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等的培训工作,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强化学生朋辈之间的教育引领和示范帮扶作用。

46.加强干部队伍管理,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研究制定管理干部培训规划,提高各类管理干部育人能力。

47.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

48.加强经费使用管理,科学编制经费预算,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

49.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

50.加强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自身建设,创新群团组织活动方式,强化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51.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修订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配齐配强指导教师,突出分类指导,压紧压实挂靠单位指导监督职责,构建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

52.积极推动学生会改革,健全学生会骨干遴选程序,强化党对学生组织的领导。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修订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配齐配强指导教师,突出分类指导,支持有序发展。

53.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宿舍等学生生活区域,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将育人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打造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一体化教育生活园地。

54.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体系,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健全完善资助认定工作机制,开设“资助政策小课堂”,帮助学生了解资助工作政策。实施勤工助学能力提升计划,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创新资助育人形式。

55.积极推动建设发展型资助体系,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力度,加强受资助学生榜样宣传,讲好资助育人故事,培养受资助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五)安全稳定体系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省、市及我校安全维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切实做好我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构建系统完善的安全稳定工作体系,确保我校学生健康成长。

56.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强化审批备案制度,夯实意识形态基础工作。

57.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铸牢广大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严格落实重要敏感节点工作预案,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向学校渗透,防范校园传教活动。

58.将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育教学,融入学生主题党日团日、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持续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59.常态化开展校园日常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意识,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机制。

60.充分发挥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和作用,定期分析研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形势,完善发现、核查、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基础建设,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工作规范要求,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六)队伍建设体系

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关健环节,进一步创新队伍建设工作理念和思路,把党务和思政工作队伍与其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同研究、同部署,不断提升学校各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选优配强,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61.严把教师入口关,加强对海外归国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政治审查和师德师风考察。

62.落实教师教学准入制度,加强对教师授课能力的考察评价,保障授课质量。

63.制定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考核激励机制。

64.做好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师德文化论坛、师德故事讲述等师德文化传承活动。

65.落实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66.举办课程思政示范课讲课比赛,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进行授课展示,提高课程思政教师授课质量。

67.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网络专栏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

68.推动构建完善全校齐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工作体系,健全教师荣誉体系,加大优秀教师典型宣传,深化学术诚信教育。

69.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失德教师的惩戒力度,推动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关健环节,进一步创新队伍建设工作理念和思路,把党务和思政工作队伍与其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同研究、同部署,不断提升学校各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学校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70.建立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严格落实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配备的各项指标性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统一领导。

71.切实履行辅导员选聘工作的主体责任,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加强辅导员选配工作。选聘校内名师兼职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

72.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落实专职辅导员职称职级“双线”晋升办法,为专职辅导员专设一定比例的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参照校内管理岗位比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学校专职辅导员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

73.加强专职辅导员评优表彰力度,完善专兼职辅导员培训、管理与考核机制,激发辅导员队伍工作积极性。

74.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不采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

75.积极尝试选聘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担任校外辅导员。

76.完善兼职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培训、管理、考核制度。

77.通过专题培训、考察实践、访学研修、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帮助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人员提升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

78.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设置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

79.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专项经费。

80.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81.培养一批立场坚定、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青年学术骨干。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 加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力度。

82.组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集中教育培训和后续跟踪培养,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七)评估督导体系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评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测评指标体系,统筹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加强考核督导力度,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校内巡察、中层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考核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

83.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二级单位年终考核,强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积极探索和完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测评指标体系。

84.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科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的重要指标。

85.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校内巡察、意识形态工作专项巡察,以及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述职评议考核中。

86.强化校院(部)两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实施方案,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机制,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

87.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考核,对履职尽责不力、不及时的,加大追责力度。

88.实行校、院(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纳入党纪监督检查范围。

四、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89.校院(部)两级党组织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强化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体制机制、项目布局、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定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领域情况,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90.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落实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落实直接责任。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91.校院(部)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深入一线联系师生。

(二)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92.强化校院(部)党组织政治功能,全面落实《武昌首义学院党委会议事规则》《武昌首义学院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提升院系党政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

93.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动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全面提升。

94.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化支部设置, 进一步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和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积极选树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创建网上党建园地,推选展示党的建设优秀工作案例。

95.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重点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加大在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留学归国人员等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落实校院(部)两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

96.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鼓励校企、校地党支部共同开展组织生活。

97.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做好推优入党工作。

98.各二级党组织及其所属各单位要专题组织学习《意见》精神,认真落实学校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巩固提升优势,补足短板弱项,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梳理形成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扩大示范效应。

(三)强化工作协同保障

99.积极推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实施家校互通工作制度。

100.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咨询作用,筹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101.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引导各中层单位增强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

(四)严格开展督查指导

102.各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切实全面把握《意见》精神,按照学校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做好工作落实,对台帐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

103.各责任单位根据《台账》要求,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工作责任,找准工作抓手,建立工作清单,统筹协调推进,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并形成阶段性工作总结;

104.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会同宣传部对落实情况每年开展一次督查,对未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要说明原因,对履职尽责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问责。

附件:武昌首义学院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台账 (2020-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