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日期: | 2023-05-06 | 发布部门: | 学校内网 |
文 号: | 院监评〔2023〕10号 | 文件名称: | 院监评〔2023〕10号(关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质量评估反馈意见的通报) |
主 题 词: | 2023 10 2022-2023 第一学期 评估 反馈 | 阅读次数: |
院监评〔2023〕10号(关于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质量评估反馈意见的通报)
根据《关于开展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质量评估的通知》(院监评〔2023〕5号)文件精神,各教学单位对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新开课、开新课课程开展了自评,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组织评审组对14门开新课课程进行了校级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反馈如下:
一、新开课质量评估
各教学单位对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68名教师新开课进行了自评,自评结论均为合格,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根据相关课程教学质量跟踪反馈信息,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评教得分较低且校级督导听课得分较低的11位教师的15门次新开课程,在自评等级为合格的基础上,列为重点关注课程(见表1),开课教学单位须安排领导干部、院(部)督导重点关注相关课程及教师,加强培养指导,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表1重点关注课程及教师名单
序号 |
开课单位 |
任课教师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1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罗海峰 |
大数据基础 (企业) |
14301558 |
2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周小琳 |
Python应用 |
14201007 |
3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周小琳 |
软件项目管理 |
14101010 |
4 |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
龚承汉 |
智能制造工程导论(企业) |
14202219 |
5 |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
徐睿 |
准职业人定向训练(企业) |
14202231 |
6 |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
龚承汉 |
智能制造导论(企业) |
14202301 |
7 |
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
夏欢 |
液压与气压传动A |
14102604 |
8 |
城市建设学院 |
卓雷棚 |
工程项目管理A |
34303107 |
9 |
经济管理学院 |
马爔 |
金融行为学 |
12305206 |
10 |
经济管理学院 |
柏雪 |
房地产金融 |
12305205 |
11 |
经济管理学院 |
杨谕霖 |
CIMA商业经济学基础 |
12305370 |
12 |
经济管理学院 |
桂艺萌 |
资产评估 |
32305305 |
13 |
经济管理学院 |
张聪媛 |
财务报表分析 |
22105405 |
14 |
经济管理学院 |
张聪媛 |
财务报表分析实训 |
29105407 |
15 |
经济管理学院 |
张聪媛 |
财务报表分析实训 |
19105408 |
二、开新课课程评估
学校评审组对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14门开新课课程进行了评审(2位企业教师开新课课程《大数据金融计量策略分析综合实践(企业)》《大数据金融实训(企业)》未参加评审汇报会),评审专家通过审阅资料、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召开评审研讨会等形成了评审意见,各课程具体反馈意见见附件。
根据本次新开课、开新课质量评估结果显示,各教学单位强化了对各专业开新课课程的论证和授课教师的资格审查,加强了对新开课、开新课课程的质量监控,绝大多数课程教学效果较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各单位持续关注:
1. 外聘教师、企业教师开新课需要继续加强质量监控并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教学。自学校开展新开课、开新课课程评估以来,相关课程及教师认真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存在问题,着力持续改进下一轮课程教学。但部分外聘教师、企业教师不参加课程评估汇报,提交文档材料质量不佳,无法有效判断课程教学效果,建议教务处、相关教学单位继续严格要求开新课课程审批程序,明确开课教师必须参加课程评估汇报的相关要求,有效促进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效果。
2. 强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工作。本次开新课课程评估中,部分新专业开设的数门课程,在新版人培进行了课程整合、删除等调整,显示出上一轮教学中课程开设的先修后续关系、课程内容选择与整合等论证不足,任课教师对所承担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及毕业要求达成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建议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加强校内外、学科专家、任课教师、企业行业、毕业生代表广泛参与的论证工作。
3. 跨学科课程需要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和深入开展教学研讨。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科融合,部分专业积极探索,经过慎重的论证开设了一些跨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建议此类在首轮教学中要注意加强相关教学单位在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方面的沟通,相关学科教师要加强教学研讨,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基础和专业特点,有效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4. 部分课程考核方式需要在下一轮教学中进一步优化。部分课程在首次教学过程中探索实施了一些效果较好的教学方式,但未纳入过程考核体系,建议在下一轮教学中进行优化,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目前,人文社科类课程多用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期末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5. 加强教学大纲、教案、课程自评报告等教学文档材料撰写培训。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高,乐于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互动,但对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档撰写规范掌握不好,部分教师课程自评报告撰写质量不高,建议相关教学单位加强教学规范方面的培训,新开课、开新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自评报告,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6. 部分课程信息化手段应用情况有待加强。部分课程第一轮教学学习通等信息手段应用不够,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建议各教学单位加强相关培训,引导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教学手段加强教学互动、开展过程评价、丰富教学资源。
请各教学单位认真研究反馈意见,以学院(部)为单位,针对反馈意见清单制定整改意见,于5月31日前报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教务处,联系人陈蕾(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童丽琴(教务处)。
附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开新课课程评估反馈意见清单(单独下发各教学单位)
武昌首义学院
202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