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2-01-13 发布者:cicro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2011年教务处工作总结
2011年,在学校领导、各教学单位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教务处以狠抓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为契机,系统梳理和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在重点工作中进行了“八项探索”、日常工作中进行了“八项改革”。具体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部署和人才培养,教务处在重点工作中进行了“八项探索”:
1.组织完成全校28个本科专业专业核心能力提炼以及 200多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修订的验收工作。
(1)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教务处对专业核心能力及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的文本形式进行了规范、统一。
(2)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以机电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以及新法学院先行试点,开展了两次全校性的经验交流和辅导报告。
(3)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校领导、校教学顾问委、校内专家以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分别到各教学单位开展中期调研,及时总结,把握工作进度,解决实际问题。
(4)开展校外调研,拓展工作思路。教务处先后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等兄弟院校调研学习。
(5)拟定《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及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验收办法》(校教[2011]58号)
(6)历时近一个月,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审查验收。最终软件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市场营销、广播电视新闻学、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等7个专业(单位)验收等级评定为“优秀”;其他22个专业及基础科学部验收等级评定为“合格”。
2.根据已验收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组织各教学单位完成了全校28个本科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工作。
3.总结归纳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开幕以来的各项教学改革成果,组织完成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闭幕工作。
4.从工作规范、质量标准、考核评估三个方面入手,对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实验、毕业设计)管理文件进行了系统修订,初步形成适应我校实际的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5.出台我校《本科学生专业技能测试工作方案》、《本科生学科专业基础实验实训技能测试办法》,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本学期在2008级学生中进行了试点,并组织教学顾问委专家进行了全过程的检查。2008级共有27个专业294人参加了专业技能测试,其中110人测试结果为优秀,182人测试结果为合格,2人缺考;有148人参加了专业基础实训技能测试,其中38人测试结果为优秀,101人为合格,9人缺考。整个测试工作开展顺利。教务处将在下个学期初召开学生技能测试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完善测试方案。
6.修订颁布《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办法》(校教[2011]75号),结合我校实际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工作量计算标准,鼓励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
7.强化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形成青年教师队伍培养长效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
(1)组织校内名师和优秀教师面向全校教师上公开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
(2)邀请首届国家名师、南方科技大学李元杰教授莅临我校讲学,积极推广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
(3)组织全校教师观摩华中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开阔教师的视野,让青年教师在更高的平台得到锻炼。
(4)改革教学质量奖评审制度。由以一门课程授课水平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改革为从教师师德、教学效果、教研教改水平等多方位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加全面地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准备起动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教研教改质量,奖励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调动全校教职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务处拟定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试行)》,并预备于下学期正式启动申报工作。
(6)组织召开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验交流会。
邀请校内优秀教研教改项目负责人畅谈教研教改的实际经验、体会,为全校教师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8. 把握形势,摸清现状,立足校情,科学谋划,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教研教改、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等八个方面制订了教务处十二五期间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规划。
二、围绕日常教学运行,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教务处日常工作进行了“八项改革”:
1.按照与日常工作相结合、量化指标、便于操作、保证质量的原则对2011-2012学年度教务处对院(系、部、基地)学年度工作考核指标进行反复修改,使各教学单位更加明确了学年度的工作内容。
2.积极开发完善教务MIS系统,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教务处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教务处各科室在工作中深入应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多项管理业务都实现了计算机处理,同时根据学校教学改革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扩展、完善了系统功能应用,规范了管理流程,在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教室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以及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利用教务MIS系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提高了教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为学校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3. 改革考场评估工作,开展主、监考人培训和“考场管理优秀单位”评选工作,优化考风学风。
4. 开展学生评教工作专题教研立项,学生评教工作不断改进。
(1)规范学生评教工作程序,做到每项工作都有规范、有要求。
(2)明确教务处与教学单位在学生评教工作中的职责。
(3)评教进度及时反馈,督促各教学单位组织学生参与评教。
(4)指导各教学单位利用评教反馈的信息和数据,加强教师的培养,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5.高度重视期中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渠道多元化。
本年度共召开师生座谈会74场,收集问题共200余条,教务处对各类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经教务处与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反复沟通,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如课程成绩各分数段的统计由教师手工计算转为由教务MIS系统自行计算等等。
6.深化落实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变更含实践环节考试课程的成绩构成,严格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根据学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要求,教务处从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管理工作着手,通过变更含实践环节考试课程的成绩构成比例,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新的含实践环节考试课程的成绩构成中增加了实践成绩。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比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考核方式的具体要求在10%-30%之间调整。同时强调,学生的实践环节必须考核合格,同时理论部分考核合格,该门课程才能合格。若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必须补考到合格后,才能连同理论部分成绩计算该门课程成绩。新的含实践环节考试课程的成绩构成,从过程上保证了学生必须完成实践环节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有效地落实了学校“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
7.开展对校外实验、实习的检查与评估,完善校外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本年度,由教务处和教学顾问委共同完成了对全校八个院系校外实验、实习基地教学实施情况的检查。通过检查了解基地能否满足教学需要,保障教学效果,同时,广泛收集师生对校外实验、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8.创新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方式,组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公开答辩会。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为下一届本科毕业生做一次形象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报展示,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我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水平与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各院系、各专业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并为今后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审工作寻找了一个新的突破点。
在2011年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有18篇论文入选,为历年入选篇数之最。
2011年是学校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之年,教务处围绕学校的工作重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勤奋务实,锐意进取,为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务处
2012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