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武昌首义学院综合信息网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2014-2015学年度教务处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5-07-03 发布者:雷敏 阅读次数: 【字体:

2014-2015学年度教务处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要求,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大综合改革力度,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手段,进一步优化、细化日常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现对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大力加强专业建设

1.成功获批湖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教务处牵头启动了学校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申报工作。在深入学习文件、积极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摸清底数、广开言路、开拓思维,认真总结,撰写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方案》,同时,加强对各院(系)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提出集中建设信息工程、装备制造、环保技术、建设工程、经济管理、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等7个专业集群,指导各院(系)分别撰写了7个专业集群建设方案。2015225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布了《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名单的通知》(鄂教发函〔20156号),我校成功获批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

同时,在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中加强引导,以项目为引导加强对专业集群建设的支持力度,本年度共有两个专业集群以教研项目立项形式参开了集群建设工作,其中重点项目一项。


2.软件工程、工业设计两个专业成功获批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士学位管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的通知》(鄂学位[2012]6号)及《关于做好2015年新增学士学位授权有关工作的通知》(鄂学位办[2015]3号)文件精神,软件工程、工业设计两个2015年有首届毕业生的本科专业需参加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申报工作,教务处协调信息学院、艺术学院完成了两个专业的校内外专家评审、材料申报等相关工作。20156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的通知》(鄂学位[2015]2号),我校软件工程、工业设计两个专业成功获批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3.湖北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收获新成果

本学年度,教务处围绕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积极配合各教学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建设工作,收获新成果:生物工程专业成功获批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会计学专业获批2014年度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二、搭建平台、注重培育,课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4.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取得零的突破

我校自2013年开始针对省级精品课程开展了校内遴选、重点培育的工作,并在本学年度实现了我校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城市建设学院于吉太教授负责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和艺术学院宋华副教授负责的《平面广告设计》两门课程成功入选2014年度湖北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课程。

5.完成2014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暨2015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育项目遴选工作

完成了2014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吴修玉主持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等8门课程被评为2014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同时,遴选出城市建设学院陈金洪副教授主持的《土木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学院李林副教授主持的《市场营销学》等二门课程,学校给予专项经费重点资助课程组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与网站建设,为申报2015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做好准备。

6.成功搭建学校精品课程网站管理平台

经过近一年的走访调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湖北方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成功搭建了我校精品课程网站管理平台。先后两次邀请公司技术人员对相关教师进行技术培训,目前正在协助各教学单位完成现有44门校级精品课程网站的转移和改版工作。

7.利用爱课程网国家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持续推进校级网络通识选修课程建设

2014-2015学年,从学校各专业院系中选拔培养了14名青年教师开展网络通识选修课程教学,共开设校级网络通识选修课程26门次,满足了近3000名学生选课需求,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情的通识选修课程建设之路。

8.广泛学习、加强引导,探索适合本校实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新途径

201543,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教务处深入学习文件精神,先后多次组织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及部分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兄弟高校组织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研讨会,努力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途径。

在年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指南中加强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在2015年立项项目中有4项项目以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点项目2项。

大力支持各院(系)积极开展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信息建设与改革,201412月,城市建设学院莫文婷、凌平平分别荣获全国首届建筑类微课比赛二、三等奖。

9.加强课程对接,组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

继续组织开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20155-6月,围绕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与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程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衔接问题,教务处牵头组织基础科学部和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的领导和相关课程主讲教师开展了多轮沟通与交流,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基础课程如何更有效的服务于专业教学广开思路。

三、严把进口,加强教研教改项目管理

10.大力扶持教学研究与改革,省级教研教改获批项目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广泛宣扬、大力支持各教学单位在本单位内部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预研工作,在校级教学研究基金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2014年,我校再获批2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6项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

11.加强教研教改项目统筹管理,严把立项质量关

2015年度起,学校将推荐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纳入统一申报评审。教务处根据学校工作重点发布了2015年教研项目立项指南,开展了2015年度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立项申报暨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推荐工作。立项建设34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其中校级重点项目8项,并拟推荐8项项目参加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申报、13项项目参加省“十二五规划”项目申报。

四、瞄准建设应用技术型高校目标,大力推动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2.以项目为驱动,引导各专业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中加强引导,本年度共有三个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立项。

13.深度调研,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教务处针对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开展了调研,于201411月向各教学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达85%。通过问卷调查,厘清了目前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

14.引导各专业优化本科生专业技能测试及专业基础技能测试项目和内容。

结合各专业新修订的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引导各专业紧紧围绕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本专业的专业技能测试方案,丰富测试项目,扩展测试内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15.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推进实践创新学分规范管理

为更加规范地开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外实践与创新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工作,教务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实践创新学分管理办法》(校教〔201417号),并在2011级本科学生中试行启动了课外实践与创新学分认定工作。在各专业院(系)的大力支持下,截止20156月底,教务处共认定并在教务MIS系统中录入了实践创新学分信息12000多条。

16.加强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设立专项经费,大力支持各院(系)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本学年度,学校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目前共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1个。

以省级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为契机,鼓励各专业院(系)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实施产教融合,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实现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学院已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首先在生物工程专业试点开展“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五、优化管理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7.结合教学管理项目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结合《学生评教方式方法与运行体系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为例》教研项目的研究,修订和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学生网上评教管理办法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绩效评选与奖励办法。并在本学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通过教务MIS系统予以实施。

18.抓大放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力度,运用知网、维普等查重软件,自2014届本科毕业生开始,对毕业设计/论文重复率进行抽检。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制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学位论文作假认定与处理实施细则》,认真开展我校毕业设计/论文作假行为认定和处理工作。

完善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推荐评审工作,根据湖北省学位办的通知要求,修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在沿用往年的形式审查和公开答辩活动的基础上,增加校外专家盲评环节。2014年,我校获批26篇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015年,我校获得28篇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推荐资格。

19.依托《教学简报》、《教学顾问简报》平台,传播高教研究权威专家的研究成果、推广兄弟高校的成熟经验、宣传我校青年教师的先进典型、分享我校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

本学年度,教务处、教学顾问委员会共刊发《教学简报》4期、《教学顾问简报》3期,累计刊载了3名校外学者、2名校内专家、13名校内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方法探讨的文章。

六、立足课堂、着眼教学,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创造条件,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广泛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教改、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推荐等工作,提高广大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综合能力。

20.积极开展第五届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及第四届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校内选拔赛推荐工作

20149月,由学校推选的新闻与法学学院黄新老师参加湖北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不仅刷新了我校记录,还刷新了全省独立学院的记录。

21.组织开展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湖北省赛区比赛选手推荐工作

由我校外语系英语专业教研室推荐的甘静老师目前已在复赛中成功晋级,将在9月份代表我校参加省决赛。

22.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经验交流会

201412月,以课程建设为主题召开了校内教学经验交流会,城市建设学院于吉太教授、新闻与法学学院黄新老师、艺术设计学院宋华副教授和现场老师就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等方面进行了现场交流与经验分享。

23.启动并完成首届教学名师评选工作

经个人申报、教学单位初评推荐、教务处资格审查、顾问委跟踪听课、校园广播、宣传栏介绍宣传、全校师生网上投票,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组于2015629-30日对5位申报人进行了会议评审。


七、运转有序,认真做好常规教学管理

24.完善教务MIS系统,解决选课难的问题

鉴于学生普遍反映网上选课时系统反应较慢的问题,本学期开学初教务处专门成立了系统使用问题处理小组,针对相关问题事先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工作。通过对系统的选课模块做了深入的框架改进和代码优化;增加4台应用服务器,组建服务器响应集群,对访问高峰期的服务器负载问题做了分流和均衡处理;对系统运行期间所需比对的相关数据,做先期处理等方式,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本学期全校学生选课,经实际试用,未出现系统反应慢,无法选择课程的问题。

25.狠抓考场管理,大力加强考风建设

加强监考员培训与管理,优化监考员队伍,提高监考员的水平。本学年度教务处对监考员队伍进行了清理。目前,监考员主要由在职教师、辅导员、实验员、行政管理人员或其它具有一定教学或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对基本素质不高,责任心较差的人员坚决清理出监考员队伍,倡导各教学单位组织形成本单位相对稳定的监考员团队。在此基础上,教务处参照其他兄弟院校经验,推进、落实了35名及以下考生的考场配1名监考员,35名考生以上的考场配2名监考员的工作制度,在缓解了各单位监考员欠缺矛盾的同时,即提高了学校监考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也为学校节约了一部分人员经费。

同时,加强考场巡视与评估,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严肃处理,本学年度,学校共处理教学事故7起,其中涉及考场管理的6起。


八、全力以赴,顺利完成其他各项工作

26.完成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部分内容的撰写工作

教务处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采集本科教学工作基础数据,认真总结2014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完成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部分内容的撰写工作。

27.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转设相关支撑材料的准备工作

学校2014年启动转设工作,教务处组织全处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赴已转设的兄弟院校进行调研考察,加强与校办、人事处、设备处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成了学校转设评估中涉及教务处的支撑材料整理工作。

28.启动计算机和英语专业本科专业专项评估工作

根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专项评估实施方案(试行)》(鄂教高[2014]7号),教务处根据省教育厅高教处的要求,适时启动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专业专项评估工作。

                                     教务处

201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