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2015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6-01-13 发布者:雷敏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2015年,是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教务处在校行政的正确领导、各教学单位及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以转型发展为契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教改、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加大综合改革力度。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分类指导,专业发展特色化
1.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以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收获新成果:生物工程专业成功获批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2015年度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11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中软国际联合申报的“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成功获批。
2.以项目为驱动,推进专业集群建设
2015年2月,学校成功获批湖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后,教务处在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中,以项目为引导加强对专业集群建设的支持力度,如经济管理类、建筑工程类、装备工程类、艺术设计类等多个专业集群以教研项目立项形式展开了集群建设的相关研究工作。
3.狠抓落实,综合开展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等省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方案论证与建设任务落实工作。
2015年9月至12月,教务处牵头组织对2013年以来,已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尚未签订校内建设任务书的6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计划和方案开展了系列专题校内专家论证会,经充分论证后,签署了建设工作任务书,保证了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4.新增软件工程、工业设计两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士学位管理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的通知》(鄂学位[2012]6号)及《关于做好2015年新增学士学位授权有关工作的通知》(鄂学位办[2015]3号)文件精神,教务处协调信息学院、艺术学院完成了软件工程、工业设计两个专业的校内外专家评审、材料申报等相关工作。2015年6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15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的通知》(鄂学位[2015]2号),我校软件工程、工业设计两个专业成功获批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二、紧扣要素建设,课程建设精品化
5.注重培育,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取得零的突破
自2013年开始,学校针对省级精品课程开展了校内遴选、重点培育的工作,并在本年度实现了我校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2015年2月,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2014年度湖北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科课程名单的通知》(鄂鄂教高函〔2015〕6号)我校城市建设学院于吉太教授负责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和艺术学院宋华副教授负责的《平面广告设计》两门课程成功入选。
在2015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培育项目遴选工作中,遴选出城市建设学院陈金洪副教授主持的《土木工程施工》、经济管理学院李林副教授主持的《市场营销学》等二门课程,学校给予专项经费重点资助课程组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与网站建设,目前两门课程正在评审中。
6.合作共建,成功搭建学校精品课程网站管理平台
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我校与湖北方标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构建的精品课程网站管理平台正式开通运行,一年多来,经过公司技术人员的多次培训,目前我校现有47门校级精品课程已成功完成改版与网站迁移工作,2015年12月,在设备处的组织下,教务处与湖北方标科技公司完成了平台验收工作。
7.交流学习,探索适合本校实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新途径
2015年4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教务处深入学习文件精神,先后多次组织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及部分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兄弟高校组织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研讨会,努力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途径。
在年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立项指南中加强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在2015年立项项目中有4项项目以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点项目2项。
8.加强引导,组织基础课程对接教学改革研讨会
继续组织开展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2015年5月-6月,围绕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与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程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衔接问题,教务处牵头组织基础科学部和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的领导和相关课程主讲教师开展了多轮沟通与交流,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基础课程如何更有效的服务于专业教学广开思路。
三、严把进口,加强教研教改项目管理
9.加强教研教改项目统筹管理,严把立项质量关,省级教研教改获批项目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自2015年度起,学校将推荐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委员会“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纳入统一申报评审,即扩大了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的立项面,给年轻教师有了更多参与竞争的机会,又避免了教师校级、省级项目的重复申报,省时省力,同时也提高了相关项目申报质量,2015年,我校获批年度省级教研教改项目4项、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项目5项(其中重点资助项目1项),获批立项数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四、瞄准建设应用型高校目标,大力推动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0.以项目为驱动,引导各专业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在2015年度教学研究项目立项指南中加强引导,本年度共有10个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立项。
11.认真总结、查找问题,完善本科生专业技能测试工作
本科生专业技能测试已连续在四届本科生中试行,成效显著,成为我校强化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为了使本科生专业技能测试能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务处联合教学顾问委员会对技能测试工作进行了全方面总结,一方面,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另一方面,对做得好的典型进行了宣传,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下一阶段,教务处将从顶层规划、过程监控、质量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
12.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推进实践创新学分规范管理
学校从2011级开始试行人才培养案中“课外实践与创新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工作。在各专业院(系)的大力支持下,截止2015年6月底,教务处共认定并在教务MIS系统中录入了实践创新学分信息12000多条。
13.创新工作方式,拓展教学资源,全面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鼓励各专业院(系)千方百计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资源,以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为目标,全面推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如新闻与法学学院建立校企、校媒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常态化联系机制,2015年12月23日,新闻与法学学院邀请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洪山区政府、武昌区司法局、新河街学校等相关企、事业合作单位的负责人来校开展实践教学与新闻、文法人才培养创新论坛;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2015年与湖北航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校内共建了“国家金税工程—财税一体化仿真实验室”,企业投设备、软件、派师资,学校提供场地,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高级人才。
14.加强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以省级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为契机,鼓励各专业院(系)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实施产教融合,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实现紧密结合。如城市建设学院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首先在生物工程专业试点开展“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机电学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深圳市天禄贸易有限公司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达成订单式培养协议,设置“天禄班”,设立“天禄奖学金”,实施校企联合培养。
五、优化管理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5.修订、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保障教学高效运行
本年度修订教学管理文件4份:包括《校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课程安排管理办法》、《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出台新文件4份,包括《学生学习档案管理规定》、《辅修、双学位专业管理办法》、《试卷保密室管理规定》、《考试安全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
16.引入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启动我校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控制智能化管理工作
为有效解决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的技术难题,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从2015-2016学年开始,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全面使用“中国知网”PMLC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经学校与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友好协商,我校的“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已于2015年12月10日正式开通试用。
17.严格评审制度,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
完善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推荐评审工作,根据湖北省学位办的通知要求,修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在沿用往年的形式审查和公开答辩活动的基础上,增加校外专家盲评环节。2015年,我校获批28篇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六、全方位培养,努力打造中青年教师双师双能型队伍
18.走出去,将青年教师送到企、事业单位轮岗实习、挂职锻炼,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素养。
如城建学院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需要,自2013年10月开始分期派遣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的青年教师到中建三局武汉绿地中心项目部参加工程实践,每批派2至3人,时间为3至6个月。
19.引进来,聘请校企合作单位优秀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课,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如经济管理学院与湖北航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航天信息选派21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工作时间满5年、拥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教师来我校和我校教师共同授课,企业教师承担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税法》、《内部控制》的实践教学任务,和我校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将正式开始上课。
20.以赛促教,大力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竞赛活动。
2015年9月19日,我校外语系英语专业甘静老师代表我校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湖北分赛区决赛,荣获英语专业组二等奖。
七、运转有序,认真做好常规教学管理
21.狠抓考场管理,大力加强考风建设
本年度,教务处通过加强监考员培训、优化监考员队伍来提高监考员的工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参照其他兄弟院校经验,推进、落实了35名及以下考生的考场配1名监考员,35名考生以上的考场配2名监考员的工作制度,缓解了各单位监考员欠缺的矛盾,同时也为学校节约了一部分人员经费。
为加强考风考纪建设,针对目前学生在各类考试中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学校新购置了大量的屏蔽仪,在设备处的大力支持下,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各类考试统统须在考试现场放置屏蔽设备,有效减少了学生作弊行为。同时,教务处进一步加大了考试巡视力度,期末考试期间,李桂兰副校长每天都到考场亲自巡视,引导学校考场管理风气、考场纪律风气良性发展。
22.加强教务处处室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教务处原有工作体制源于2008年学校的工作机构大调整,7年来,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运行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也在教学管理的运行协调中暴露了部分瑕疵,为了更好的理顺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015年10月,教务处处务会在反复讨论和征求相关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教务处的科室设置、各科室工作职责及科室负责人进行重新确定:撤销实验科,将实验科归并到质量科,科室名称确定为质量管理与评估科;将考务工作从教务科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考务管理科;原教务科科室名称重新确定为教务管理科,原教研科科室名称重新确定为教学研究与建设科,原学务科科室名称重新确定为学务管理科。
科室调整后,根据工作业务所主要面对的对象不同,从便于管理,方便服务的角度出发,对各科室的办公室也进行了全面调整,将面向学生服务业务多的科室办公室安排在靠近楼梯口,其他依次向后。
从调整后相关教学单位的反馈来看,此次调整进一步提高了教务处的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八、其他各项工作
23.开展了学生学习档案的到期清理工作
根据学校发展,结合相关教学评估要求,制订了《武昌首义学院学生学习档案管理规定》(院教【2015】26号),并对各教学单位自学校2000年办学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到期学生学习档案材料开展专项清理工作。
24.完成试卷保密室到期审核以及新的合格证的申领
25.完成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部分内容的撰写工作
教务处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采集本科教学工作基础数据,认真总结2015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完成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部分内容的撰写工作。
26.完成2014年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收集、上报
27.积极筹备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2015年11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赴全校10个教学单位进行系统调研,会后教务处对各单位座谈会意见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形成了《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预备阶段调研报告》呈报校领导,同时将座谈会中反映的涉及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经校办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另一方面,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教务处初步完成了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开幕式相关准备工作。
2015年,教务处围绕学校的工作重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2016年,我们将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教务处
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