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日期: | 2023-07-05 | 发布部门: | 学校内网 |
文 号: | 文件名称: | 院教〔2023〕38号(关于对2020年立项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开展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 |
主 题 词: | 2023 38 2020 本科 课程 建设项目 开展 验收工作 的通知 | 阅读次数: |
院教〔2023〕38号(关于对2020年立项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开展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根据《武昌首义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院教〔2019〕9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将对2020年度立项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开展验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验收对象
2020年度立项的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26项,其中已获评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的项目直接认定为通过校级结题验收,无需参与本次评审(参与验收的名单见附件1)。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验收按照教育部或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因特殊原因需提前/推迟结题验收的项目,项目负责人须在2023年9月15日前提交提前/推迟结题验收申请表(可在教务处网站“服务指南-表格下载-教学研究与改革”栏下载),经项目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
二、验收要求
各建设项目需完成任务书任务,并满足下述条件:
1.线上一流课程
①课程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征:开放、共享,有必要的教学支持服务。课程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方式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应用。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②课程须通过课程平台提供在线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学团队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按时评定成绩。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按计划实施。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③课程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在高校和社会学习者中共享范围较广,应用模式多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性和社会影响力。
④截至2023年9月,课程须在全国主要公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并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
⑤课程名称、课程团队主要成员须与主要开课平台显示情况一致,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为我校。
2.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①线下课程应在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线下课程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鼓励课程有效运用智慧教室或线上优质资源开展教学改革,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合理分配学时,有效利用线上优质资源,并结合线上线下实际开展2期及以上教学活动,应具有可追溯的学生在线学习记录。
③社会实践课程应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鼓励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
①课程应符合教高厅〔2017〕4号文要求的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实验研发技术、开放运行模式、实验教学队伍、实验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效果等8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同时,还应契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技术发展方向,在推进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工程训练、社会应用相结合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和前景,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和专业教学需求。
②虚拟仿真实验须为应用相关知识通过自主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设计型实验,以及以学科或行业发展前沿问题为选题,以学生自主设计为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洞悉、探索学科前沿,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研究探索型实验。
③虚拟仿真实验应纳入本专业教学计划,经过2个教学周期实践检验或两个轮次的教学应用,具有可追溯的学生在线学习记录,且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实验教学课程。学生实际参与的交互性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
④申报课程应确保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设计须具有原创性,我校须对课程单独享有或者与合作开发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共同享有软件著作权(5年以上)。
⑤课程有效链接网址应直接指向该实验,且保持链接畅通;应确保在承诺并发数以内的网络实验请求及时响应和对超过并发数的实验请求提供排队提示服务。实验系统应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至少二级等保的相关要求。
三、验收安排
1.2023年9月20日前,各项目负责人将有关纸质材料报至教务处教研科(行政楼204室),电子版材料提交至QQ邮箱:291073200@qq.com。
提交材料如下:
①教学大纲一式一份。
②混合式课程、线下课程及社会实践课程提供教学设计样例说明一式一份(教学设计样例说明为一节代表性课程的完整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流程说明,尽可能细致地反映出教师的思考和教学设计,在文档中应提供不少于5张教学活动的图片。要求教学设计样例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表述清晰流畅。课程负责人签字)。
③《武昌首义学院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结题验收报告》(附件2),一式三份。
④项目建设成果及佐证材料,一式一份。
2.2023年9月20日-22日,教务处组织材料审查工作。
3.结题验收评审会程序:
①项目负责人以PPT形式做10分钟的结题验收陈述报告,报告内容同项目总结报告;
②评审专家组查阅资料并质询;
③评审专家组集体讨论后形成结题验收意见和结论。
四、注意事项
1.校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需持续建设、运行5年及以上。学校将通过日常监督、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和综合评价,同时作为我校教学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未能按照要求开放共享或持续建设,课程团队出现严重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取消其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资格。
2.结题验收评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由教务处另行通知。
3.教务处对通过结题验收的课程,颁发“校级一流本科课程”证书。
请各单位认真组织课程验收相关工作。其他未尽事宜,请与教务处教研科联系,联系人:林琳,电话:88426440。
附件:1.验收名单一览表
武昌首义学院
2023年7月5日